辰熙知识库

KNOWLEDGE BASE

激励好文

黄富英老师:东方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完美融合: “势、道、法、术、器”框架的浅析与随想

激励好文 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4日


东方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完美融合: “势、道、法、术、器”框架的浅析与随想


导言:我们许多人都熟悉长江商学院 “取势、明道、优术” 的核心理念,它精辟地概括了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维度:把握趋势、明确使命、优化方法。这一理念极具智慧,但在复杂的企业经营实践中,管理者们逐渐认识到需要在 “把握趋势(势)” 与 “明确使命(道)” 之后,加入 “法” ——系统性的方法论、流程与规则,确保方法可复制;在 “术” 之后,还需 “器” ——高效的工具与技术,将策略效率最大化。由此,经由后世管理学者与实践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更完整的框架:势、道、法、术、器。这一框架不仅层次分明,更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,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兼具高度与深度的系统性思维模型。 

一、思想渊源

这一框架的思想精髓,深深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。其思想主要源于道家经典《道德经》,并融合了法家 “法、术、势” 的思想。老子强调了 “道” 作为宇宙本源和根本规律的地位,以及 “以道御术” 的重要性。而 “法、术、势” 作为一套紧密结合的治理理念,则由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系统阐述,他主张君主应 “抱法处势而用术”,将三者结合。


后世的管理学者与实践家,将这两大源流的智慧融合,形成了 “势、道、法、术、器” 这一更为精细、更具指导意义的框架。它体现了东方思想中 “系统思维” 与 “动态平衡” 的精髓。  


二、为何尤其契合中国企业


这一框架体系之所以被认为特别适合中国企业,源于其内在特质与中国商业环境和管理实践的深度契合。


1. 文化同源,易于内化

该框架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源于中国自身的思想传统,与中国管理者及员工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契合。相比于纯粹的西方管理理论,它更容易被理解、接纳和运用,减少了文化转换的障碍,能够更自然地融入企业的管理和沟通语境。


2. 系统思维,应对复杂性

它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,五个层面环环相扣,引导管理者从宏观到微观、从远期到近期进行系统性思考。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应对快速发展、高度动态的市场环境,避免 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 的碎片化管理,而是追求 “势以立人,道以明向,法以立本,术以立策,器以成事” 的协同效应。


3. 动态平衡,兼具原则与灵活

这个框架体系既强调“道”的恒定(如核心价值观),也重视 “法” 与 “术” 的变通(如战略战术需因时因地调整),体现了 “道者不易,法者时易,术者简易” 的智慧。这指导中国企业在坚守使命的同时,能灵活适应变化,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。 


三、华为实践


华为公司38年的卓越成长,正是将这一东方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完美结合的典范。它并非零散地应用某个单点理念,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经营逻辑贯穿于公司的整体运作中。


· 取势:华为深刻洞察全球通信技术从2G到5G的迭代浪潮,并精准把握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机遇。


· 明道:华为确立了 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艰苦奋斗” 的核心价值观。这确保了公司的大方向始终正确,是所有行动的北极星。


· 优法:在 “道” 的指引下,华为构建了严密的管理体系,如引入并优化BLM(业务领先模型)、TUP(动态股权激励)、IPD(集成产品开发)等流程,确保了全球近21万员工能够高效、协同地工作。


· 精术:在营销和研发等具体领域,华为展现出高超的执行技巧。例如,“铁三角” 协同作战模式;面对美国制裁,迅速启动 “备胎计划”,展现了极强的危机应对能力。


· 利器:华为极其重视技术工具的研发和应用。其强大的研发投入不仅产出智能汽车、5G、芯片等核心产品,内部也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IT系统来提升运营效率。


华为公司的成功,关键在于实现了五个层面的高效协同与动态平衡。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言,“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也;有术无道,止于术”。华为则以道驭术,以器载道,形成了强大的系统竞争力。



四、辰熙咨询

辰熙咨询深度萃取华为等世界级企业的管理智慧,将其系统解构为可落地的 “增长战略七力模型”(战略执行力、营销战斗力、产品研发力、供应链增效力、人才管理力、组织激活力、文化同心力),该模型与“势、道、法、术、器” 框架高度契合,旨在助力企业实现从战略洞察到卓越执行的系统化升级。



结语: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企业家和管理者需要的不仅是单一维度的卓越,更是系统性的优势。“势、道、法、术、器” 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清晰的导航图:


势,决定你飞得高不高;

道,决定你看得远不远;

法,决定你走得稳不稳;

术,决定你干得巧不巧;

器,决定你做得快不快。


真正的管理高手,能够在这五个维度上协同发力,实现从 “做事” 到 “成事”、从 “管理者” 到 “领袖” 的跨越。


愿每一位致力于打造伟大企业的同行者,都能以此框架为鉴,以势定向,以道为本,以法固基,以术建功,以器增效,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中,行稳致远,缔造非凡。